进入2024年下半年,监管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力度依然不减,下半年首月的罚没金额就已创下年内第二高。
同花顺(300033)iFinD数据统计,2024年7月(以罚单公布时间为准)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央行以及外汇管理局3家监管机构共计对99家银行开出174张罚单,合计罚没15835.64万元,罚没金额较6月环比增加了45.9%。
7月银行业罚没金额上浮明显主要与大额罚单增加有关,工商银行(601398)(601398.SH)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(以下简称“稠州银行”)在当月各收到一张千万元以上罚单,百万级罚单数量也由6月的27张增加至37张。
从处罚原因来看,信贷业务仍是违规的“重灾区”,被多次提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贷款“三查”不到位、贷款资金被挪用及违规发放贷款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违约行为在7月的罚单中频繁出现,显示出在不良加速出清的背景下,处置的质效也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。
信贷业务仍是违规“重灾区”
分银行类型来看,7月农商行以4398.42万元的罚款金额位列当季银行被罚没总额的第一位,城商行和国有大行则分别以4302.45万元和3466.61万元的罚单金额紧随其后。罚单数量方面,农商行共收到62张罚单,同样排在罚单榜榜首。
从单家银行被罚没情况来看,前十名中国有大行占据三席。其中,工商银行以1725万元的罚没金额位列榜首,农业银行(601288)(601288.SH)和中国银行(601988.SH)以791万元和507.91万元的罚没金额排在第四位和第七位。
具体来看,工商银行的违规行为主要与理财、信贷业务相关。7月22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,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于日前收到两张大额罚单,合计罚款金额为1390万元。罚款金额为1050万元的罚单中有三项涉及理财业务违规,包括:理财资金投向结构化债券业务;对理财资金投资未尽审慎管理职责;会计处理未真实反映理财产品财务状况。另一份340万元的罚单则主要与贷款业务管理相关,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;以贷收费等。
城商行中有两家上榜。其中,稠州银行以1250万元的罚没金额排在罚单榜第二位,该行也是唯二在7月收到千万级罚单的银行。7月10日,金融监管总局披露,稠州银行上海分行因14项违规被处以1085万元罚款。具体包括: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;流动资金贷款违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;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;未按规定监测经营性物业贷款使用情况;个人贷款资金违规用于禁止性领域;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置换他行按揭贷款等。
可以看到,其中大部分都涉及贷款管理及流向问题。而就在一周前,稠州银行温州分行刚被罚款165万元,所涉五项违法违规事实中,同样包括了“贷款五级分类不审慎;为无实际生产经营异地借款人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”等。
股份行则是占据7月罚单榜前十中的四席。兴业银行(601166)(601166.SH)、招商银行(600036)(600036.SH)、中信银行(601998)(601998.SH)和浦发银行(600000)(600000.SH)分别以880万元、684.83万元、445万元和414.33万元的罚没金额排在罚单榜第三、六、九、十位。值得一提的是,前三家银行收到的罚单都指向了信贷业务,存在贷款管理不到位,资金被挪用等违规事由。
不良处置相关罚单增加
值得一提的是,在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背景下,不良资产处置进展已然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,这一点在7月的罚单中也有所体现。
7月,有12家银行涉及不良方面的违规,违规内容包括违规上调不良贷款风险分类、不良资产转让主体不符合要求、贷款重组掩盖不良、虚假转让不良资产、违规办理按揭贷款用于偿还本行不良贷款等。
注意到,受罚主体多为城商行和农商行。其中,赣州银行收到的相关罚单数最多,该行因虚假转让不良资产、违规办理按揭贷款用于偿还本行不良贷款合计被罚没120万元。广西宾阳农商行、广西崇左农商行、广西扶绥农商行等则是因不良资产转让主体不符合要求被罚。
除此之外,数据不准确、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等在7月的罚单中有提及,显示出在金融监管“长牙带刺”的大背景下,银行业的各项业务都在面临严格监管。
有分析人士认为低息配资查询,完善金融监管体系、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仍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重心之一,预计严监管态势将常态化持续下去。这也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分析表示,银行需要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,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战略,提高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水平。